◆专访视频◆
◆个人简介◆
刘红,女,山东昌邑人,中共党员,教授,经济学硕士,陕西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本科和硕士均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理论与创新、数字经济创新,主讲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等课程。现任国际商学院副院长(主管科研工作)、第一党支部书记、学术委员会委员。担任陕西省发改委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专家、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招投标评审专家、陕西省政府采购服务评审专家、全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评审专家库专家、西安市科协科技智库专家。主持和参与陕西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研究课题、陕西省“十四五”教育规划课题等20余项,获陕西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22年度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19年度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陕西省社科界第十三届(2019)学术年汇优秀论文一等奖等7项。在《经济学家》《国际贸易》《财经科学》《人文杂志》《理论月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和参编教材2部。
◆科研历程◆
自硕士期间,跟随导师开始学习如何申报课题。初期从事一些文献的整理工作,在阅读文献过程中开始对经济学研究产生了兴趣,并撰写了两篇论文,顺利地完成了毕业论文。
从教之后就开始独立申报课题,沿着校级、学会级、厅局级,再到省级课题的轨迹,一步一个脚印,2015年申请到第一个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在从事科研工作中,要注重项目、论文、获奖之间的关联关系,以项目为抓手、发表论文或撰写研究报告等成果,再到成果奖申报,是浑然一体的过程。经济研究的目的是解决社会的难点、痛点问题,我们的研究一定要具有现实意义,研究的成果才能落地转化,服务于社会发展。
◆寄语科研◆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术研究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科研工作者一定要具备脚踏实地、不畏劳苦、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 |
◆科研成果◆
「主持课题」
[1]智能化背景下陕西装备制造业科技 新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2023-CX-RKX -097),2023年;
[2]人工智能驱动陕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制、效应与路径研究,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2022D013),2022年;
[3]智能化转型赋能西安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机制、模式和路径研究,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JX64),2022年;
[4] ”一带一路”视域下陕西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项目(SGH21Y0440),2021年;
[5]“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研究,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Z20),2019年;
[6]创新驱动陕西经济稳增长的机理、路径研究,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 17JK0977),2017年;
[7]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内陕西与西部各省市的生产力级差性与均衡发展研究,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2015D062),2015年;
[8]世界银行贷款陕西贫困地区农村社区发展项目合阳县竣工评估服务(22XYH251),2022年;
[9]世界银行贷款陕西贫困地区农村社区发展项目延川县竣工评估服务项目(22XYH250),2022年。
「论文」
[1]文化资源产权:数字时代的现实困境与“帕累托区域”选择,理论月刊,2023年5月.北大核心。
[2] 智能化转型赋能西安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机制与路径研究,西京论坛,2022年5月。
[3]高校扩招对地区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年3月。 北大核心。
[4]中国“专利悖论”问题探究——一个比较分析, 情报工程,2021年3月。科技核心。
[5]金融创新、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嵌合驱动-以陕西省为例,统计与决策,2020年1月,南大核心。
[6]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冲击和应对策略,对外经贸实务,2017年11月,北大核心。
[7]新常态下关中经济带发展能力研究-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世界农业,2016年10月,北大核心。
[8]“产权剪刀差”:基于制度环境视角的研究,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6(01):93-98,被人大复印资料《贸易经济》2016年第4 期全文转载。
[9]“双重产权”背离与旅游资源永续利用:检视与释析,改革与战略,2016年4月,北大核心。
[10]金融风险管理悖论的经济学释析,财经科学,2015年1月,南大核心,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15.4全文转载。
[11]产权契约、产权平等与产权敬畏:一个三维视角的阐释,人文杂志,2016年3月,南大核心。
[12]数字经济创新探究:一个综合视角,经济学家,2020年2月,南大核心。
[13]数字贸易对国际贸易壁垒的消解、重构及我国因应之策,国际贸易,2023年2月,南大核心。
「获奖情况」
[1]专著《“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自贸区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研究》获2022年度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西安市人民政府,2022.11.18
[2]论文《数字贸易对国际贸易壁垒的消解与重构》获得2022年“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研讨会优秀成果三等奖,陕西省经济学学会,2022.10.22
[3]论文《数字经济创新探究:一个综合视角》荣获陕西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陕西省人民政府,2021.10.31
[4]2019年论文《金融创新、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嵌合驱动》获得陕西省社科界第十三届(2019)学术年汇优秀论文一等奖。
[5]2019年3月,论文《“产权剪刀差”:基于制度环境视角的研究》获得2019年度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陕西省教育厅,2019年3月。
[6]2020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级立项2个
[7]202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项目立项1个
[8]2021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银奖1项、铜奖1项。
[9]2021“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级银奖1项。
[10]2021第八届全国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团队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11]2021年度荣获“正大杯”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陕西省赛二等奖。
[12]《国际金融》教材2020年5月获得校级优秀教材二等奖。
「编写教材」
[1]主编《国际金融》,对外经济与贸易出版社,2016年6月。
[2]参编《经济法》,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
「出版专著」
[1]《“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自贸区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20年8月。
「专利」
[1]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金融经济学教学用的教具,授权公告日:2019.8.6,
[2]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经济贸易信息公告装置,授权公告日:202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