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处2
返回学校官网
成果推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推介 >> 正文
【论文】论中国戏曲文化对越南传统戏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4-02-07 发布者: 浏览次数:


                                                                                     

undefinedundefined


作者寄语:

越南深受“汉文化圈”与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影响。特别是杂剧、嘥剧、嘲水上木偶戏等自古迄今数百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过中华民族演艺文化的滋养在传统音乐舞蹈曲艺诗歌杂技魔术等门类演艺文化的基础上越南与中国以及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所形成的互动性跨文化表演艺术理论体系积累了弥足珍贵的东方文艺创作实践美学经验充分显示了中华文明强大的传播力与深远的影响力

作者简介:

undefined 

黎羌,本名李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国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外民族戏剧学研究中心主任,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西安翻译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艺术研究院民族戏剧中心主任。兼任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西域艺术研究会秘书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通讯评委。陆续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东南大学学报》《戏剧艺术》《戏曲研究》《敦煌研究》《中华戏曲》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有2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曾出版学术专著(含独著、合著与编著)32部,代表性著作有《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史》《民族戏剧学》《中外剧诗比较通论》《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电影与戏剧关系研究》《民族戏剧文化大视野》《长安文化与民族文学研究》《文艺思维学》《东方乐舞戏剧史论》《醉梨园:中国戏曲之美》等。其中《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被遴选为教育部学位办推荐博士生参考读物,并翻译为英文版向世界各国发行。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国家“211 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 6项。曾获得中国图书、国家出版署、教育部、文化部、澳门特区、新疆、吉林、山西、陕西等省、部、厅级社科人文奖22项。

成果节选:

论中国戏曲文化对越南传统戏剧的影响

中国与越南两国山水相连,古往今来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越南古典与民间戏剧艺术因为长期接受华夏文化的滋养,其中包容中国地方戏曲诸多文化元素,如艺术形式、剧目内容、表现方式等。在东南亚中南半岛上,由中越表演艺术交融一体的嘲剧、嘥剧、水上木偶戏等有着极为鲜明的东方民族文化特色。

关于越南历史、地理、文化、艺术深受“中国文化圈”的影响之说,国内外有所争议与微词,但是“事实胜于雄辩”。据陈玉龙、杨通方、夏应元、范毓周著《汉文化论纲》中引证所云:

历史学界一向认为,越南最初的历史和文化是属于“中国的文化圈”。郭廷以先生说:“在环绕中国的邻邦中,与中国接触最早,关系最深,彼此历史文化实同一体的,首推越南”。黎正先生在其所著《郡县时代之安南》一书169页也说:“于秦汉之际臣服于中国,其生活及一切建置悉仿自中国,故可为中国文化传播于亚洲南部之代表。”冯承钧先生在《占婆史》译序中论中越关系述:“昔之四裔漫染中国文化之最深者莫逾越南。”

上述论据主要来自郭廷以《中越一体的历史关系》与冯承钧《 西域与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等文献之中。从中可知越南长期“臣服于中国,其生活及一切建置悉仿自中国”,为“漫染中国文化之最深者”。

越南与中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自古迄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在如今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共建“一带一路”的宏图大略的形势下,将目光投向越南与东南亚诸国传统戏剧,认真梳理中华民族文学、艺术之大成中国古典戏曲文化对其长远影响,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社会意义。

               四、越南传统戏剧与东方汉文化圈

在东方世界的东亚、东南亚、中南半岛,因为“汉文化圈”的形成与嵌入,以及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输入,越南的字喃文学和传统戏剧获得长足发展,逐渐成为东方演艺文化的典范,并交织成有特殊韵味的东方美学精品。

东亚与东南亚地区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诸民族传统与现代文学艺术杂糅形成东方文化混血现象,中国汉文学与古典戏曲是东亚区域文化的产物,阶段性和间歇性渗透于周边国家与地区民族文化之中,形成的“汉文化圈”其外延伸展至东南亚越南人、暹罗人、爪哇人与马来人种族文化亚区。

所谓“汉文化圈”或“文化中心”是指华夏与周边地区产生互动的“汉文化”场域。在东亚民族文化区内,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具有巨大的原创性、兼容性与同化性核心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东方文化类型,占据东南亚、东北亚地区主导与领先的地位,有着强大的民族与地区转移能力,数千年在东方历史、地理、文化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成为周边邻国传统文学、艺术发展的楷模。

邱紫华著《东方美学史》在“东方美学的理论价值和现代意义”一章中引用波兰学者塔塔科维奇在《古代美学》一书一段话:“古希腊不止一次与东方艺术发生遭遇并利用过它,早期是利用埃及艺术,亚历山大大帝在位期间和帝国分裂时期是利用小亚细亚艺术。在占有大片亚洲领土的罗马帝国,欧洲艺术与亚洲艺术相遇并与之比肩共存。” 中国汉文化、文学、艺术、戏剧、乐舞自从与东方亚洲艺术”相遇之后,逐渐与“欧洲艺术”形成“比肩共存”的状态。

东亚地区最为重要的成员国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中华民族所拥有的集传统文学、艺术之大成的戏曲艺术是东方演艺文化的瑰宝,在亚洲地区不同程度地为依山傍水的分属中南半岛与南海地区的东南亚诸国音乐、舞蹈、戏剧艺术体系所接纳与受容。

武汉大学郑传寅教授在《古代戏曲与东方文化》一书中论证:“所谓‘东方文化’是相对于‘西方文化’而言的,是对具有某些共同点和相似性的文化类型或文化圈的归并。从以上分类来看,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化明显具有形态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复杂性。”其“多样性”与“复杂性”体现在“东方戏剧特别是印度、泰国、日本、朝鲜和中国的传统戏剧以其永不磨灭的‘神性魅力’屹立于世界剧坛,与追求‘写实’的西方戏剧的艺术品格迥然不同。例如,西方文艺复兴以降19世纪中叶以前的戏剧中很少有意鬼魂和梦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作品,东方古代戏剧中则俯拾即是”

东方诸多学者从理论与实践上总结了中国戏曲与东南亚诸国传统戏剧剧目关系,认为这些珍贵资料都需要认真整理与研究。中国戏曲文化作为东方艺术之重要部分,确实以其鲜明的民族性反映了这种精神的力量,一种永恒的追求。它带着宗教意识与伦理性、民族性、直觉的、感情的,也是审美的融入东方戏剧文化的核心。邱紫华先生在比较研究东西方美学追求与历程中,发现特殊的历史地理文化与思维方式使得中国与东方诸国民族形成一种特有的“诗性的美学理论”:

东方民族的审美思想丰富而精深,艺术传统源远而流长。东方民族的美学理论形态独具特色,可以说是“诗性的美学理论”。……东方各民族在对艺术理论的阐述中,在艺术批评的实践 中,往往使用特有的诗化语言,如形象性的比喻、拟人、个人感兴的描述等进行批评或论证。这就造成了诗化的理论和诗化的批评。

毛小雨、方宁主编的《东南亚戏剧概观》中以中国戏曲与东南亚戏剧为例,认为“多种艺术形式 综合”与“诗乐舞的结合”是“东方戏剧”共同的“美学特征”:“东南亚戏剧作为东方戏剧一个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的美学特征。载歌载舞,就是识别度最高的一个方面。和中国戏曲一样,东方戏剧的发展有一个融汇变通的过程,也是多种艺术形式综合的过程。因此,我们常说中国戏曲是诗乐舞的结合,其实,东南亚戏剧亦如此。

著名学者刘厚生在《为东方戏剧呼喊》中在“东方各国的民族戏剧种类”中,按此东方美学特征罗列出一些东南亚及其越南代表性剧种:

越南有嘥剧、嘲剧、改良戏。柬埔寨有古老的宫廷舞剧、巴萨剧、依该剧。老挝有古老的宫廷舞剧、民间小歌剧。泰国有孔剧、几种不同的洛坤剧 。如内洛坤、外洛坤等。缅甸有阿迎剧。印度尼西亚有由人演出的哇扬( 哇扬原是木偶剧)、格多柏拉剧、鲁特鹿剧等。此外。东方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木偶剧、皮影戏。

越南舞台艺术家协会主席黎先寿以东方传统戏剧为例,在“2016 世界戏剧日·亚洲传统戏剧论坛”上讲演道:“越南有许多不同的戏剧形式,例如:嘥剧、嘲剧、木偶戏、Du Ke( 高棉民族的传统戏剧)、改良剧、话剧等。传统民间戏曲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宝贵遗产,是每个越南人的骄傲。它的人物、旋律、流畅的歌词,充满道德力量,抒发人民的爱国情怀,同时淳朴优美,独具越南文化特色……在继承的同时,要有取舍创新,使之更具生命力。”

中国与东南亚诸国学者经归纳总结,认为经长期的磨合熔铸,在中国周边的东亚诸国之中,因为自古迄今各自的历史发展及其传统文学艺术的演变,民族乐舞戏剧具有跨文化的繁复杂驳的绚丽色彩。孟昭毅教授在《东方戏剧美学》对东亚诸国传统戏剧关系作如是说:“中国戏曲、印度梵剧、日本的能乐和歌舞伎、泰国的孔剧、印度尼西亚的哇扬戏,以及朝鲜的唱剧和越南嘥剧等,都曾有过名家 济济、佳作叠出的辉煌时期,为丰富世界戏剧宝库做出过重大贡献。”具体考证越南“嘥剧的源头到底是元杂剧还是南戏目前还难以确认,但它源于中国戏曲是可以肯定的”。而中华民族所创造的“东方乐舞戏剧只有具备了这种鲜明的民族性才会有世界意义”

越南学者陈庭言曾说道:“中国戏剧艺术对嘲剧的影响,或多或少推动了嘲剧的形成和发展。由于东方传统或戏剧艺术的基本原则的相同,无论目前还是未来,研究和接受中国戏剧精华对嘲剧的影响,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越南另一位学者李克宫曾记载:“1930 年起,许多嘥剧艺术从西贡堤岸学习、研究京剧、潮州剧、粤剧,并研究其他表演艺术。”

越南籍博士生陈国俊在提交的021年上海戏剧学院博士论文《现代越南戏剧与外国戏剧的关系》中阐述:“由于具有悠久的邻里关系,中越两国之间很早就有文化方面上的交流。越南戏剧通过很多途径并在很多方面上接受了中国戏剧的影响中国优秀的戏剧作品早就被翻译成越南语并且在越南舞台上表演,越南戏剧一直吸收古老的、丰富的、神奇的、独特的中国文化的精华,从而鼓励、刺激越南戏剧不断创新、发展进而更好地满足越南多民族,样性的文化的发展需求。”

总而言之,无论从东西方哪一种社科理论学说来看,人类文化都存在着本质的、固有的联系,而且,早在史前时期很久不同文化的交流和影响就开始了。历史赋予中国学界的神圣使命,充分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事实证明,人类文明越发展,同质文化传播与艺术交流的作用就越重要。应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努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如需了解该成果详情,请点击:

        论中国戏曲文化对越南传统戏剧的影响--中国知网



 



分享到:

地址:西安翻译学院科技楼一层
版权所有:西安翻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