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学术交流丨 我院出席中国外经贸企协商英专委会常务理事年会

发布日期:2024-02-27    作者:王淙、陶坚(上财)、艾斌(上财)     来源: 官方微信公众号    点击:


       2023年12月15日-17日,我院党支部书记兼院长王淙教授出席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商务英语专业工作委员会2023年常务理事年会。





       12月16日上午,常务理事会年会在上海财经大学顺利召开。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湖南工商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西安翻译学院、陕西颖创跨境贸易研究院、广州白云学院、河北金融学院等全国近30所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负责人、1所研究机构及四家语言服务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理事会会长王立非教授主持。会上,全体一致表决通过了常务理事会增设副会长的提案。共增选六位来自高校的副会长与四位来自行业的副会长。上级单位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副会长郑樑与王立非会长共同为新任副会长颁发了聘书。




       王立非会长回顾了商务英语专业工作委员会在过去一年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协助院校建设商务英语虚拟教研室;相继在西南财经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举办商务英语教学开放周;组织举办了各类商务英语大赛,赛事规模及影响力不断扩大;举办国际商务英语语言学研讨会,增进教研相长。王立非会长还宣读了协会2024年工作计划。





       上海财经大学赵珂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高嘉勇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张蔚磊教授、陕西颖创跨境贸易研究院/西安翻译学院王淙教授、南昌理工学院翁凤翔教授、湖北经济学院何明霞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商务英语学院胡文飞教授纷纷发言,对商务英语未来的建设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会代表们一致认为,要进一步发挥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领域的引领作用,搭建与完善商务英语专业的产学研资源平台,积极培养一专多能、服务社会需求的卓越商务英语人才。


       郑樑副会长在总结发言中高度赞扬了上海财经大学对协会年会的精心安排与组织,并指出协会在新一年的工作任重道远,将推进商务英语相关职业的国家标准制定、通过国际商贸展会等平台建立校企沟通与合作渠道,更好地服务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会议在南昌理工学院副校长翁凤翔教授悠扬的《商英之歌》小提琴演奏中胜利结束。




【背景知识】商务英语的发展历程

以下内容选自《学术观点|王立非、艾斌:改革开放40年来商务英语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与再思考》

【标志性事件】2006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向教育部申请并获得批准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 2007年, 作为目录外试办专业开始招生。2012年, 商务英语专业成为目录内正式专业 (专业代码为050262)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 到2019年初, 全国共有393所高校开办了商务英语专业。

1. 商务英语的历史沿革

     商务英语的发展在我国已有百年的历史, 最早可追溯到晚清的洋务运动, 那是中国第一次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由于清政府当时开放了上海、广州、宁波、泉州等通商口岸, 对商业英语的需求开始出现。据考证, 京师大学堂开设的《富国策》就是基于内容的“经济英语”, 晚清的私塾堂采用《华番贸易言语通晓》开展贸易英语教学 (莫再树, 2014)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商务英语发展至今, 大致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

(1) 外贸英语阶段 (1951—1977)

1951年, 为了满足外贸英语人才的需求, 我国创办了对外贸易专科学校, 开设了外贸英语系, 专门培养新中国的外贸干部。当时, 全国范围内成立了数所外贸学院, 直属国家外经贸部, 如北京外贸学院 (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广州外贸学院 (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上海外贸学院 (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天津外贸学院 (现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 等。学生毕业后获得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 或外派到驻各国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工作, 或分配到国有外贸公司, 代表我国与各国开展外贸活动。这一时期的外贸带有很浓的国有和计划经济体制色彩, “外贸英语”的概念恰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特征和烙印。

(2) 经贸英语阶段 (1978—2000)

1978年, 中国宣布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与各国的经贸往来倍增, 外贸不再是国家垄断行业, 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二十多年。在这个时期,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文件, 鼓励个人和民营企业扩大经贸业务, 个体外贸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市场经济极大地促进了经贸英语的发展。经贸英语具有很鲜明的时代特色, 我国对外贸易领域最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外贸学院也将校名改成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经贸英语的出现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和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

(3) 商务英语阶段 (2001—2017)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并开始深度融入全球化进程。我国履行WTO入世承诺, 商务活动、人员交流、资本流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多, 商务活动成为国家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主旋律,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 旅游、金融、交通、电信、教育等各行各业的开放使得商务英语人才需求不断扩大。根据商务部和教育部发布的人才需求信息, 我国对国际贸易投资、跨国经营管理、海外市场营销、国际商事仲裁、国际商务谈判等人才需求强烈, 现有从业人员存在复合性低、外语能力差、国际竞争力弱等不足。即使在北京和上海等这样的特大城市, 懂法律、通经贸、会外语的高层次人才也严重不足。在5 000名律师当中, 能开展跨国诉讼业务的人数不足50人 (文秋芳、苏静、监艳红, 2011:4) 。培养合格的商务英语高级专门人才、满足中国经济国际化的需要是我国高等外语专业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 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立正是应对这种挑战的有效途径。

(4) 新时代商务英语阶段 (2018至今)

党的十八大宣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将坚定不移地继续扩大开放, 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习近平主席强调, 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要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 突破人才瓶颈, 做好人才储备, 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习近平, 2017:450) 。可以预见, 面向开放经济的复合型和应用型外语产业人才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大, 中国特色鲜明的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将会迎来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2. 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历史

(1) 本科教育

截至2018年, 新中国的商务英语本科教育与人才培养在我国已有67年的历史。1951年, 在北京成立了中央高级商业干部学校 (后更名为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设立了外贸英语系, 培养商务英语的专门人才, 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当时的外贸英语本科专业为5年制, 学生既学外语又学外贸业务知识, 毕业后授予英语专业学士学位。于2006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向教育部申请并获得批准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 2007年, 作为目录外试办专业开始招生。2012年, 商务英语专业成为目录内正式专业 (专业代码为050262)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 到2019年初, 全国共有393所高校开办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 年招生数达到3.5万人, 在校生人数接近10万人。此外, 全国还有540多所高校的英语专业都设有商务特色方向。根据2017年教育部对近三年申报最多的新专业的数据分析显示, 商务英语专业名列文科专业申报数第一名, 在全国十大热门申报专业中名列第四, 表明高校的英语专业正在实施向“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型和改革, 商务英语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就业需求和发展前景, 毕业生就业普遍向好。

(2) 硕士生教育

商务英语研究生教育在我国也有近40年的历史, 国内部分高校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招收商务英语硕士生, 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近年来, 湖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高校也加入商务英语硕士生培养的行列。据不完全统计, 依托英语语言文学或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 开始培养商务英语方向研究生的国内高校已达29所, 培养毕业生累计近万人。2007年开始, 国内高校开始尝试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部分高校也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开设了商务翻译、商务口译、商务法律翻译等方向, 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商务英语研究生教育实现了从科学学位到专业学位培养。

(3) 博士生教育

商务英语专业开办后, 原有的语言文学类背景的教师面临转型, 高层次的商务英语骨干教师短缺现象严重。2012年, 国内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商务英语博士生的培养, 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目录外自主设置了商务英语研究二级学科博士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尝试跨学科培养模式, 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目录外自主设置了商务外语研究二级学科博士点2;中国海洋大学则在工商管理学一级学科下目录外自主设置了国际商务语言与文化二级博士点。经过6年的努力, 全国已有博士生陆续毕业, 博士论文体现出跨学科和商务英语的特点, 如《英美CEO风险认知话语对企业绩效预测的建模研究》《企业谈判综合竞争力对外贸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商务会议冲突管理过程中的高效信息交换》《英语商业广告语篇隐性连贯的认知识解机制研究》《基于语料库的中美上市公司年报中“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印象管理研究》《中美上市公司年报话语质量对资本市场反映的影响对比研究》《语言与文化障碍度对我国“一带一路”投资选址的影响研究》等。这些博士论文选题聚焦语言的经济和管理价值或应用, 体现了语言如何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和在商务行业中的应用。




文案:王淙、陶坚(上财)、艾斌(上财)

图片:李千玉(上财)、夏润(上财)、全球语通微信公众号